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8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我最有印象的就是第一部的淒騫旅社,這場戲我坐在第一排看的非常的清楚,這部戲一開始就讓觀眾快速的知道劇情的核心人物,酒店女、愛慕者、友人,這部戲是在說過去淡水的酒家女被他殺但案件卻不了了之,我覺得劇中愛慕者讓我很印象深刻,每個行動都能展現他有多愛春英,不管是在同桌吃飯時或是唱歌深情的對望時,兩人對望的場景真的非常的動人,雖然我聽不太懂台語的歌詞,不過我從兩人的眼神中卻可以體會一切,而且愛慕者在春英被殺了之後還是買了她生前最愛吃的東西,最後一幕是他們在吃的時候,會邊有春英的聲音迴盪著,說著:我們有什麼深仇大恨嗎,為什麼要這樣對我?在當下我也是雞皮疙瘩都上來了。這部戲的元素還蠻多樣的,包括愛情、恐怖等等,卻不會讓人看的很沒重點,對答也很順,情緒刻畫的很到位,唯一我覺得是缺點的就是除了愛慕者跟春英,其餘的角色都沒有很多發揮的空間,導致在最後想要才誰是兇手時沒什麼線索可循,但這也可能是因為時間關係所致,整體來說我覺得這是一部很動人而且讓我有共鳴的戲。


tkul2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在國家戲劇院觀看演出,之前在台南曾經看過唐美雲老師的《臥龍:永遠的彼日》,十分喜愛唐團隊舞台造景的要求與用心。所以十分期待能夠看到孟婆客棧的延續作品。

這次劇目上,除了談論主軸:家庭,父母與孩子間的不理解與釋懷外。我認為是少數願意談論非二元性別的歌仔戲作品。這次作品中由小咪老師飾演的魔教教主在上半場的最後留下邀請唐老師所飾演的萬老闆的一幕,讓我在中場休息時心中一直有個懸念,究竟是教主早已發現他們的暗殺計畫呢?還是教主對萬老闆的一見鍾情,可惜的是為了延伸家庭的主題,這部分就沒能好好的讓觀眾知道教主心中的想法與最後的結局。

 

唐團在布景上的用心和服裝的設計上還是每每讓我讚嘆不已,特別是前後布景交織的層次感總會讓我看到很多漂亮的舞台畫面,希望下次還有機會能進劇場繼續支持唐團。

tkul2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我近期第一個觀看的戲劇演出,我很高興可以在自己參與的劇團觀看團員們演出的劇。

這部戲的主題名稱「彼岸」,目前以我觀看後的感想,大概猜測彼岸應該就是只上天堂的概念。而如果上天堂前會先到火車站,等待火車帶領靈魂們去到天堂。但其中也會有人因為思念而選擇留在車站,等待思念之人一起搭車。 劇中就是以出現在車站內的靈魂發生的種種事件。

劇中的其中一名角色,女主角「小安」(不確定名字有點忘了)。 原本一開始我以為她是真正的「小安」,只是失憶了而已。因為站長、奶奶、小安爸爸的朋友,都一口咬定他是「小安」。劇中一直分享「小安」在人世間的興趣愛好,並且假小安也在劇情中默認這件事。結果在最後的最後,假小安承認她是假的,因為她比小安更早抵達車站,她是看著真小安搭上火車離開的。 知道這件事後,我好驚訝。我想假小安,應該是為了滿足那些其他人才一直隱瞞不講,且自身也很喜歡這種被需要的感覺。雖然常常把「我就不是小安」放在嘴邊,但卻漸漸地接受這個設定。畢竟逗留在車站的人,都有自己的思緒未解開,才留下來的。

劇中的小安爸爸的朋友,那個叔叔。叔叔是一個中年大叔,因為壓力選擇自殺,留下財產給妻兒。認為這樣對家裡是最好的安排。在劇中曾經有和假小安有一段對碰。叔叔認為自己這樣的設計,是對妻兒的一種體貼。而假小安非常不苟同,她覺得叔叔的離世,比起錢他的女兒更需要爸爸。我覺得叔叔有點自私,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他覺得重要,都沒有考慮他女兒想要的事物。可能跟我家裡的老爸有一樣的感覺吧!他覺得什麼很重要,就會覺得一定要是這樣,沒有考慮到我真正的感受。因此這段特別有感觸。

tkul2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認為這部劇是比較有深度的劇,需要多加思索才能理解想要表達的內容,不過這是我第一 次看舞台劇,也跟我想象的差不多,在一個小空間裡面變魔法,透過光和聲音變化來給觀眾身 歷其境的感覺,以我第一次看劇來說是很棒的一次體驗,因爲不管是演員還是燈光,都有一種 沈浸式的感覺,尤其是演員沈浸在自己飾演的角色中時,他們不在意外界看法,只做好自己該 做的事情時,我覺得很厲害,現在也成為劇團的一員了,希望自己也有機會成為能好好表現自 己的人。


tkul2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己看完整體下來演員在飾演角色時都很進入角色的狀態,但前半段時常看到演員們「自己」的狀態,彷彿他們用自己本人在講話,我自己猜是中午演完可能下午有點累?或是前半段設定本身就是這樣吧,角色建立足夠、音量也夠、對話丟接也有,尤其能在旁白&不斷變換角色時保持每個角色的狀態真的很厲害!
整部戲沒有太常情緒爆發的點,只有最後女兒送走爸爸的時候,但卻能透過故事的堆疊慢慢讓觀眾堆疊情緒,並且在爆發不久後收尾,簡單的故事劇情每一幕卻用各種不同方式呈現,很美、也很新鮮!
總之所有演員的基本功(聲音、角色狀態、對話丟接、投射)我認為完完全全是我學習的好例子!


tkul2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觀看系上的期末公演,很好奇
學長姐們是怎麼選題材並取做詮釋的。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劇中的道具十分豐富,保護少女們的房間是軟軟的讓人有安全感
的感覺。

tkul2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終於看到大名鼎鼎的勸世三姐妹了!果然不出我所料的有趣、感動,首先先說演員,看了躍演的ig 才知道歌隊是由全部演員去分擔的且大姐在排勸世前是不會說台語的,我覺得相當佩服也相當厲害,且他們演出為期好幾個禮拜好幾天且還會有午晚場,但是他們的能量還是給很滿,很佩服他們的嗓子,他們根本是我想要成為的目標,看得出來他們相當喜歡自己的工作,因為坐在第四排,所以很可以看到演員的表演細節,演員的情感傳達以及表情真的很滿很滿且相當生動,在看表演的過程會一直不斷驚呼,再來我覺得歌隊為這部戲加了很多分,歌隊的出現使整部戲變得更有趣,會一直笑著看,最後我覺得牽亡歌那邊相當感動,就像宣傳影片標語的一句話:也許你最恨的人是你最愛的人,我很能感覺到大姐一開始對他爸爸的不解、生氣,但其實他內心還是很愛他爸爸,最後得知自己誤會了爸爸,且爸爸已經離世她的不捨及難過,有幾度我甚至要流出眼淚,如果明年勸世有要再演的話我一定會去買票!


tkul2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覺得這部戲很妙,在看之前就有聽說會非常難懂,所以在看的途中我相當認真的觀看,雖然還是沒有看的很懂但還是相當佩服演員但演技,可以感受到演員的台詞處理相當巧妙且有節奏,在肢體上也是和空間融為一體,表情也相當多變且靈巧,在看戲的途中還可以看到演員因為很享受而全身都是汗,這是我要繼續學習的!

我覺得這個劇本讓我在看戲途中一直在思辨想要傳達什麼,一開始以為會討論意義價值,之後比較感覺應該是用拍立得來回顧他人生到目前的種種事情,我覺得會讓我覺得難懂的原因是因為角色人物太多,且敘述的人只有兩位演員,但因為演員的身分一直切換,會讓我不知道現在在哪裡,下半場是演很像他們在排練時的狀況,但兩人的台詞對調,也變成歡快的場景,一開始以為目的是給觀眾看他們平常排練的樣子,但到結尾畫風一轉,氛圍變得非常不一樣,我覺得一定是有意義在的,只是我要再多加咀嚼,但也因為下半場的關係,讓我重新思考自己自排的時候的工作模式,應該是要有趣且保持彈性,總之我覺得這是一部很奇妙且很有趣的戲!


tkul2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看演出的時候上有點看不懂,只能大概了解到內容跟生死、愛情有關而已,這次看戲覺得 最新奇的是演出當中穿插著攝影上半場演員演出中拍攝,下半場是有點像排練場的感覺,邊 沖刷底片邊互換臺詞,然後最後會展示給觀眾看,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幕是演員拿攝影機拍觀 眾的時候,我在想那應該是一種不一樣的連結,但我並沒有悟透當中的含義。但讓我覺得很值 得學習跟驚嘆的是演員的能量,總感覺他們在台上非常自在,而且不管是身體還是聲音都很 厲害,尤其是男演員,感覺肢體搭配語言能讓我讀懂他們的情緒跟一些未完的話,很開心自己 有買這張票,從下半場的演出學到很多東西,超像偷窺別人自排的感覺。


tkul2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久沒看即興劇了,我只能說,由衷的感動,我笑了整場,笑到臉在痛,但是還是由衷的感動。

在電影院這種非為表演設計的舞台,可以感受到對於演員有些挑戰性,人更多互動更難,場地大跑位需要更遠,聲音的傳遞需要更明確,而且因為是階梯形的觀眾席,腳的地方容易看不到,跟平時在30人小舞台差異很大,演員帶大家進入即興狀態時,跑來跑去感覺真的很累很辛苦呢!

我覺得這齣戲有幾個特點哦,因為是在電影院,所以可以吃東西,我就直接看到有人帶爆米花現場吃,羨慕,這讓大家有了不一樣的氛圍,我在想啊,即興劇雖然多半在搞笑,但我並不覺得疲乏,因為他每次塑造完一個情境都能很好的出來再進去,伸縮自如,把每個故事斷得很乾淨,每個角色的身分情緒都留在該故事當中,能把4個人當幾十個人用,真是太棒了!

最後,我覺得即興很像是在生活,平常要做足滿滿的準備,當遇到挑戰時,才能笑著面對,並且創造精彩且漂亮的成果,而裡面的元素也是在戲劇訓練時可以採用的。

tkul2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2021/4/24

在看這部劇之前、中途、之後,我都在想一個問題,「我幹嘛看這齣戲呢?」舞台劇本來就貴,還要大費周章從淡水跑到板橋,而且有很多別的戲可以選,我

到底什麼要要這麼做呢?一定有很強烈的理由吧?

tkul2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2021/4/23(五)19:30,在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很剛好的在因緣巧合下來看這齣戲,在看之前,我對它的內容完全不了解,劇本採用抽象非寫實的形式,大量使用意象與象徵物,看完之後有一種霧薩薩的感覺,這大概是我以前第一次看《少年pi的奇妙漂流》時的感覺吧!老虎象徵獸性、鯨魚象徵什麼之類的,只覺得難以理解,但這次卻覺得我似乎看懂了什麼!而且很有感觸!

因此本文來推薦這你可能錯過的好戲!如果你因為不習慣非寫實劇而不看,來看看我怎麼思考的,再去體驗一下,啊如果你是看完之後覺得一頭霧水、無感、無聊的人,來看看本文,說不定會發現新大陸哦!

先提醒一下,每個導演導出來的內容甚至是想強烈傳達給觀眾的東西都不太一樣,或者是說「每個導演對劇本的重點解讀不同」,所以本畢業製作會跟其他劇團詮釋的神農氏不一樣,這是正常的,這是我翻了翻針對神農氏這戲的網路評價得到的想法。

tkul2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about我發現的劇情詮釋細節跟方式

 

 

 

tkul2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2021/4/17南海劇場

每篇文章我很認真的寫,因為我想推廣戲劇,但這一齣是我有點不太想寫推薦文的劇,不是他不好看的緣故,我敢說這齣戲超級好看,好看到受不了,只是我很認真在思考到底這一部適不適合推給沒有看劇習慣的人。

怎麼說呢?我看完之後不覺得紓壓,也並不覺得感動落淚,而是充滿著無限的壓力,這部有點像是寓言故事,充滿著警世意味,充滿著直接的暴力、血腥、人性的崩壞,若你期待角色的成長,你會很清楚的看到他的成長,只是成長的方向是反方向,沒有一個人真正善良,每個人都為了自己的欲望行動,這就是一個沒有救贖的黑暗故事。

戲劇結束那一刻,演員從雜亂的舞台上站起謝幕,我認真看著每個演員的表情,沒有笑、沒有哭,就是正正經經的敬禮謝幕,其實我真的很好奇,那是什麼情緒呢?是工作完成時的滿足感?還是深陷剛剛戲劇情節還出不來呢?

結束之後,我拔腿狂奔,也許是下意識的想脫離這個狀態、想離開這個地方,想用快走讓自己振作點,結果我寄放的東西都忘了拿,還跑回去拿,真尷尬!
雖然說怕歸怕,但是這齣戲真的有很多值得學習的細節,不管是舞台設計還是表演手法,接下來我跟大家一一說明。

在開始前問一下大家吧!你覺得什麼是「暴力」呢?

※注意事項:
1. 文長慎入,請準備10分鐘慢慢觀看
2. 本文有暴雷,若想自行觀看者,請迴避

●目錄:
一、角色簡述
二、劇情簡述
三、令人驚豔的舞台設計
四、寓言警告我們的事

●一、角色簡介: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羅馬前任總統,行軍40年,老邁、頭髮斑白,因功績受到人名愛戴,擁有人脈及軍隊,對於總統絕對忠誠,共生有25名孩子,在戰場上21名死亡,兒子馬修斯、坤塔斯,女兒拉維妮雅。

盧修斯:
泰特斯的兒子,拉維妮雅的兄長,與爸爸泰特斯理念有所不同。

薩德斯:
帕西斯的哥哥,參與競選總統,被泰特斯協助而勝選,原想娶親梅竹馬的拉維妮雅為妻,受帕西斯阻礙,後娶塔羅拉為妻。

帕西斯:
薩德斯的弟弟,參與競選總統,敗選,與拉維妮雅相愛。

拉維妮雅.安德洛尼克斯:
泰特斯的女兒,樣貌美麗,以純潔忠貞為形象,重視名譽

塔羅拉:
原哥特女王,有美麗的外貌,與羅馬戰敗後被俘虜,長子阿博斯被當眾處決,自己與其餘兩名兒子祈倫與迪米斯被特赦,因仇恨和艾倫的慫恿下,決心對泰特斯家族抱負。

祈倫:
哥特人,塔羅拉的兒子,戰後受羅馬特赦,擁有殘暴野蠻的性格。

迪米斯:
哥特人,塔羅拉的兒子,戰後受羅馬特赦,擁有殘暴野蠻的性格。

艾倫:
原哥特的奴隸,皮膚黝黑,他服侍塔羅拉,與塔羅拉有愛情。

●二、故事簡介
羅馬與哥特長達10年的戰爭結束,哥特戰敗,泰特斯為了使羅馬憤怒平息,公眾處決哥特女王塔摩拉的長子阿博斯,此舉使塔摩拉與黑奴艾倫產生強烈的抱負想法。

泰特斯自認已老,想退休,舉行總統選舉,並支持薩德斯為下任總統,薩德斯上任後,因喜愛而想取泰特斯之女拉維妮雅為妻,泰特斯為了家族的和諧而同意了他,但拉維妮雅已經與帕西斯有婚約,他倆不顧一切直接開了宣布結婚的記者會,此舉被泰特斯大力譴責。

薩德斯取消與拉維妮雅的婚約,因此判定安德洛尼克斯家族有叛亂嫌疑,娶塔摩拉為妻,即刻舉辦婚禮,結婚因應傳統進行「狩獵大會」。

黑奴艾倫找了塔摩拉兩個兒子,給了他們武器以及告訴他們計畫,讓他們在狩獵大會上分屍帕西斯,把帕西斯的屍體給拉維妮雅看,塔摩拉把自己的憤怒告訴拉維妮雅,並命令兩位兒子強姦拉維妮雅,他們殘忍的把拉維妮雅關在野外的監牢裡,將她的雙手砍斷讓她無法寫字,並割掉她的舌頭讓她無法說話。

帕西斯被分屍的事件傳開,泰特斯的兩位兒子馬修斯與坤塔斯被司法院當成嫌疑犯,泰特斯派人去找失蹤的拉維妮雅,並想證明兩位兒子清白。薩德斯因弟弟的死及擔心叛亂,憤怒的斥責泰特斯,並揚言確實要處死兩位。

殘疾、身心崩潰的拉維妮雅被在野外找到,被兄長盧修斯帶去治療,拉維妮雅回到家中,三人悲痛不已,此時艾倫到來,跟泰特斯說,若願意剁掉一隻手,則相信你們的忠誠,釋放兩位兒子馬修斯及坤塔斯,即使其他兩人極力組織,泰特斯卻接受了這個建議,把手砍了下來。

可他們馬上收到了新聞消息,兩位兒子已經正式被處死了,三位悲痛欲絕,泰特斯此時也認清了,盲目的忠誠是錯誤的,並且開始計畫起了對塔摩拉的復仇計畫,派盧修斯去海外籌備軍隊。

過了段時間,塔摩拉生出了小孩,但是那小嬰兒是黑皮膚的,不能讓其他人知道,塔摩拉憤怒的對艾倫咆嘯,希望艾倫把小嬰兒殺死,艾倫也相當憤怒,不能諒解塔摩拉的雙重標準,兩人大吵一架後,艾倫計畫帶著嬰兒出城,想要把小孩安置在外,並帶一個白皮膚的小孩回來,假裝是塔摩拉的兒子。

泰特斯與拉維妮雅多次進入精神科,他開始在網路上不斷發佈瘋言瘋語的影片,比如「上帝已經失蹤了」、「難道蒼蠅沒有父母嗎?」,並且表示後悔支持薩德斯,也表明想要復仇,而塔羅拉期望盧修斯回來,進行和談。

泰特斯綁架了塔摩拉的兩個兒子,一刀一刀的砍殺他們,將他們做成菜,並計畫宴請塔摩拉及薩德斯來共用晚餐,讓他們吃下人肉。

盧修斯回來的路上逮到了帶個嬰兒出城的艾倫,他把艾倫關起來,拿嬰兒的性命逼問艾倫做了些什麼,艾倫近似瘋狂的將自己復仇的喜悅說出來,聽到一半,憤恨的把嬰兒殺死。

晚宴當天,有薩德斯、塔羅拉、盧修斯、拉維妮雅、泰特斯,泰特斯假好心的宴請兩位,晚宴到一半,泰特斯與拉維妮雅進行了一段舞蹈表演,跳完時,泰特斯突然將拉維妮雅殺死,薩德斯憤怒的怒吼認為泰特斯瘋了,此時泰特斯說出兩位哥特兒子的對拉維妮雅的暴行,薩德斯想去找兩人,但泰特斯說「兩人已經在這了」,意識到吃了人肉的薩德斯及塔摩拉崩潰了,泰特斯桶死了塔摩拉,憤恨的薩德斯又掐死了泰特斯,盧修斯再把薩德斯壓倒在地﹐一拳一拳的把他打死。

晚宴過後,僅存的盧修斯站上台上,跟群眾宣揚要接任總統位置,用同樣官方的方式表明決心,可是鮮血不斷淋在他頭上,似乎仇恨的循環並未因為人的死亡而終結。

●三、令人驚豔的舞台設計

1. 以血水代替暴力
這齣戲以「暴力」為主軸,我事前就在想啊,要怎麼在舞台劇上呈現暴力呢?因為觀眾也知道舞台劇是假打,所以沒有那麼容易形成對於暴力恐懼的感受,我覺得這齣戲滿妙的,在舞台前面放了一排的水桶,水桶裡面裝的是紅色的水,所以所有的暴力行為都由水桶替代,拿刀具砍人變成拿血水潑他,砍手變成在他手上淋血水,然後被傷害的那個人就會非常痛苦的死亡。
非常精彩,也許你們看文字會覺得很好笑,但是我在現場可看不到水桶和水,我看到、感受到的是真的刀子和流出的血。
然後這齣戲是我第一齣看到強姦場面沒有違和的劇,其他的劇都是開始動作,然後燈就暗下來了,可能只搭配音效,或是做講解,但這部是直接燈亮著,有借位的動作、有反應、有表情、有情緒,重點是很生動,簡直是太酷了!

2. 尖銳僵硬的舞台
形容一下他的舞台設計,我是在南海劇場看的,那邊劇場不大,他不是旋轉舞台,也沒有用到紗幕,它的舞台設計相當簡單,後面平整的牆壁上掛了一棵棵乾枯的樹木,沒有綠葉沒有花,那樹枝質感很硬很尖,好像很容易受傷的樣子,每次看演員跑來跑去我都捏一把冷汗。
前面擺了一排的水桶,水桶旁的地板上是滿地的沙,還有一個中型可移動式的監牢,我覺得整個設計的風格就是為了塑造羅馬在戰爭後,土地貧瘠、資源匱乏的感覺,劇中都圍繞著幾個角色,並沒有說人民的狀態和想法,但可以推敲,人民應該也是相當辛苦的,所以才會祈求有個好的總統出來。


3. 影片、視訊的表現
這個沙士比亞的劇本,本來是講羅馬時期的事,但是導演把它改編了,改成現代劇,每個人是穿著西裝、拿著槍,並且有現代的新聞、網路,目的是為了讓「暴力」這兩個看似離我們很遠的東西,硬生生的與現代人有連結。
另一點也是想表現出「暴力」,不局限於流血,很多情況都可以成為暴力,記得開頭有一段,塔羅拉的大兒子被處刑掉後,塔羅拉悲痛欲絕,她眼睛直視著觀眾大喊「你們看的很爽啊!配飯吃會不會想吐!」,我當下感覺有點打破第四道牆的感受,靈魂拷問。
而有趣的事,劇中總統薩德斯跟夫人塔羅拉都會用新聞的投影形式講話,但是他們沒有特別用一個布幕,而是直接投影在後面佈滿了乾枯樹木的牆上,所以其實投影看的不是很清楚,我覺得這樣的做法很棒!更凸顯了「媒體也是種暴力」的意象。

●四、寓言警告我們的事
整個故事其實很巧妙,每個人心中都充滿仇恨及不諒解,哥特人想報仇,安德洛尼克斯家族受到傷害後,反過來再進行更殘忍的報仇,直到結局都沒有任何人跳出來說「我們該停戰」,所有人都是順應著自己憤怒的欲望去行動,而結果就是沒有任何人得到救贖,每個人都是暴力的,每個人都沒有憐憫。

可是有趣的是,每個人也都有自己在乎的東西、想守護的東西,那些是他們會為此哭泣的東西,泰特斯拚盡全力想守護他的家族,甚至不惜失去自己的手;心狠手辣的艾倫,也希望自己的小孩可以活下去;拉維妮雅希望可以跟愛人過著幸福的日子。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東西,卻沒有任何人願意成全對方,甚至把讓對方痛苦,當成自己活下去的動力。

不是因為每個人都冷酷無情,所以如此暴力,而是每個人都對在乎的事物充滿了感情,所以更加暴力。

我看完之後,認真在思考著,如果這是一個寓言故事,那導演到底想講什麼呢?
我想他是在說「同理你的敵人」、「關懷弱勢」,近幾年很多團體在提倡關懷弱勢
,包含幫助偏鄉學校、流浪漢救助、身心障礙者,或許有部份的人會覺得「我自己的生活的顧不好了,我還去管這些跟我無關的人幹嘛?我不去接觸就好啦!」
我覺得這個想法沒有錯誤,只是說在這個牽一髮動全身的現代社會中,已經不能把任何事情都做事不關己了!如果真的只關注自己的事,會怎麼樣呢?如果假設真的社會上沒有任何幫助弱勢的團體,會怎麼樣呢?

我想我們應該會像泰特斯那樣,連活著都覺得不安吧?因為如果沒有任何人去教育偏相弱勢小孩,他們得不到基礎教育,不了解法律、道德、基礎知識、人際互動,那他們長大之後會成為怎麼樣的人呢?教育程度跟犯罪率有密切關係,人很難在自然的狀況下成為健康的人,一定需要引導及協助,如果沒有眾人的努力去幫助弱勢,這些弱勢以後或許會危害到我們的經濟、治安吧?

「保護弱勢,就是保護自己」
「同理別人,是希望自己能被同理」
我想這齣劇中的任何人,只要在任何一個環節停下來,那就不會有最悲慘的結局了,傷痛只會帶來更多傷痛,走出傷痛的過程很難,但是努力的活下去就還有希望。


tkul2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禮拜去看了不然B計畫劇團的寫實表演呈現,分別呈現了慾望街車和推銷員之死裡面的片段。 兩齣戲都分別只呈現一些片段,片段也是有特別挑選過的,我在這之前也都沒看過這兩個劇本,不過可以大概理解這些片段連貫之後的劇情。

這是一個表演呈現,作為練習,所以會有不同演員飾演同一個角色,上半場的慾望街車就看到了四種版本的女主角,覺得每個演員都各有特色,但看得出來彼此共同的小動作,像是他們都會抓裙子,我覺得作為每一段的女主角都是合理的,但也許也是因為每一段都是不同時間的同個角色,其實一開始會無法把她們認為是同一個角色。雖然也知道這是為了練習,但我就在想,會不會有這種表演方式是可以成立的,怎麼做可以做得很好?

下半場的推銷員之死,我覺得挑選的片段確實是滿滿的衝突和情感,不管是演員的表演還是劇情都被推的滿滿的,也看得出演員的實力,但我很難在這短短的時間進入劇情和演員營造的情緒裡,但感覺得出來,要是有完整的演出,這一定是一本很打動人心的劇本,這大概就是經典文本的魅力之處吧!

最後剛好看的那一天有演後座談,印象很深刻是,劇團的導演有提到會想做這樣的呈現、練習經典文本...是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很缺少「慾望」,可是在這些寫實表演裡面,很重要強調的事情就是身為人的慾望,那種很想要達成某樣事情,而去努力的動力已經越來越少了。對於現代人來說,可能「有」是最好的,但「沒有」也沒關係。這件事情很直接的戳中作為現代年輕人的我,開始會想說我自己有沒有什麼非得要達成的事情?我願意付出多少、犧牲多少?也許是因為這個世代,資訊爆炸、我們的選擇變多了,有更多事情吸引著大家的目光,我們沒有非得要達成一件事,也可以生活在「小確幸」裡。聽完這些話後,對我來說從這些劇本去練習面對心底深處強烈的「慾望」變成一件很難也很重要的事。

tkul2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about我發現的劇情詮釋細節跟方式



1.節目單+玫瑰

  觀者的位置是自由選擇的,特別有特色的地方是,節目單是放在觀眾席上的,連同本齣戲的主視覺意象物件-玫瑰,擺在位子上,讓我有種很快能進入意境的感覺。(也可能是已經看過節目單的戲劇介紹,拿到白玫瑰的當下,有種淒涼與哀傷的感覺)



2.燈光



顏色

  白光_屬於女主角純潔乾淨的光芒:經過悲劇之後,打上的白光,有種清清淡淡的哀傷,卻又帶著女主角純潔的清新,像是從灰濛之中解脫與覆蓋,重新開始的意象。



  藍色_海邊説的我喜歡妳:帶有女孩清新脫俗的感覺,像夏天一樣,充滿活潑,卻又帶著淺淺的憂鬱與哀愁,像是少女的心境。



  黃光_溫馨顏色下的暴力與性侵:反襯的顏色,黃色應該是帶有溫暖的顏色,卻上演了對於主角來說最是懼怕的事物,藉這樣的衝突感,營造心境上更大的衝擊。



  白燈_抽離惡夢:倏然打開的燈,從夢裡突然驚醒的清醒。



切換

  這個空間,是一個廣大沒有分界的平面劇場,藉由光打的位置切換,可以製造出多個空間感,讓觀者可以自然而的投入在導演製造的目光焦點。





3.麥克風

  我覺得這個很特別,演員都是使用耳麥說話的,聲音也更為立體。

  

4.顏色使用



  紅色_愛與創傷:劇裡貫徹的意象是,愛的感受與在愛裡受的傷害,在ㄍㄨˋ式的最後,心理受了傷的角色們,身上都多了紅色的物件,讓我有這樣的體會。



  大地色_家庭感:大地色的顏色組成幾乎是暖色系,讓人自然而地可以感受舒適與歸屬感。



5.Hold在當下的能量持續

  劇裡安排許多片刻是,當燈光切換空間時,其他角色是維持靜止的,在那個當下,卻也還能感受到演員當下持續的情緒輸出,並非是放空的。



6.情緒切換

  女主角的情緒到位,混沌、害怕、迷糊、痛苦、可以明確感受。



7.情緒渲染

  我覺得戲裡的角色流動很流暢,情緒向上推的時候,也能帶著觀眾一起進到那個氛圍裏頭。



8.有目的的行動

  像是平常上課學到的,每個行為都有一個目的性,要去哪裡,要做什麼,能夠閱讀到這些角色的行為動機。



9.小動作的情緒閱讀

  很喜歡演員們在細節上的詮釋,像是:害怕但是又故作鎮定,遇到些什麼想帶過卻是欲蓋彌彰,劇裡的角色動機確實是為了掩飾,但是觀者卻能從細節裡知道這些動作的淺台詞。





/二、 印象深刻的片段



青春的保存期限

  青春稍縱,懵懵懂懂,處在最好奇卻是又最容易受傷的年歲,總是問著:「這樣的狀態,還有多少時間?」那個當下,多希望可以站在高處看見更遠的地方。實現更多願望。

  恍然,當你發現了期限的那天,也早就不是那個狀態的自己了。



同性戀是錯的

  認知的愛情友愛,在女主角尚未成熟的心裡交纏,在正確答案的男主角口中,這份愛戀像是錯誤,女主角喜歡上自己的閨密像是條罪,卻又在無助下只能相信了這個真理。



朗讀的故事

  這個女主角的故事書-洛麗瑪絲玫瑰,像是這齣劇的另層註解,另一個讓觀者去思考的問題,同時也是在問著劇裡的女主角-

「對每個人都好,盡力愛所有人,那個是真愛,嗎?」



網路世界風波過後

  這個故事還說到這個議題,這個社會對於事件擾動的當下,吵得沸沸揚揚的,卻又在風波過後,像是蒸發一樣消失在世界上,諷刺卻又讓人無奈。



故事結尾的溫馨-想跟死者說的話與傷口復原

  事件過後,女主角難以負荷傷痛而自殺了,她的朋友們在她走以後,心裡雖難過與懊悔,仍選擇將悲傷轉化成一股正向祝福與力量,化作溫柔的歌曲與文字,傳遞給觀眾們。



玫瑰灑落

  主角的純潔意象與海潮聲,在空間裡頭釋放,彷似一隻手輕撫那些傷口,將這些情緒,隨著花瓣緩緩沉澱。



瑪麗與小若的對戲

  她們這段的情緒渲染幾乎是炸開來的狀態,讓人不由得的可以進入那個意境。



性侵的橋段

  那段很特別的詮釋是,兩位演員並非是正面對戲,而是採用一種傀儡在遠端操控的感覺,像是各自在跟假想對手對戲,男演員的無實物表演很細膩。



/三、 觀後感



1/

不要害怕

有人會接住你的

你不孤單

能夠好好照顧你的

海水潮來潮去

那裡 妳會好好的

2/

那個晚上我拿著白玫瑰

車聲嘈雜

路人照著我所不知道的日常生活著

我想埋葬誰的生活

想嗅聞誰的難過

白色安安靜靜的待在那裡

因為這樣才看不見傷愁

中性淡然不帶情緒的

我看的見

你填上的話語

/四、 特別喜歡的句子

/五、 小缺點



1.換場

  我覺得換場的部分可能是因為道具比較大的緣故,換場的聲音比較大,但是我人是覺得有點小出戲。

 

2.糊字、朗讀腔

可能因為使用麥克風的緣故,有些話說的不太清楚。朗讀腔的部分是感覺有些話聽起來說法不是那麼口語化,讓我覺得不太自然。


tkul2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幾周之前,我跟一個人吵架,我們吵架的原因,是我報名了他推薦我的課程,可參加完後我不喜歡,但我當下沒有立刻說我不喜歡,我就這樣放著所有課程要求,等了兩周才說,他覺得我這樣處理方式不對,因為他認為我不說出來只會造成更多的行政上的麻煩,當下說出來才能好好的解決問題,因此他唸了我兩個小時,而我也心甘情願給他唸。

這個問題事後我想了很多,首先,我不覺得我的觀念和他的觀念有對或錯,有時候有些是就該當下說,有些事就該延遲說,所以我不太會接受他認為所有事當該立刻說的做法。

但是,我在想的是「為什麼我習慣不當下說呢?」
我後來想了想,我發現了原因,因為我當下根本「沒感覺」,我當時並沒有覺得不滿、不喜歡,是在事後回想起來,才會發覺自己不滿的,所以這樣我根本沒辦法當下說啊!
這件事跟我今天要分享的音樂劇有什麼關係呢?

這關係可大了!
人,總是後知後覺,甚至是在死前才發覺到生命充滿遺憾,事情發生當下往往「沒感覺」,也完全沒想到這件事在未來會是個遺憾,以致於無法好好珍惜重視的事物。

本劇中有一段歌詞這麼寫「音樂是時光機,音樂有無窮的魔力」
我當時並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我只覺得有點浮誇,音樂哪有這麼厲害,不過就是因為這是音樂劇,為了娛樂觀眾,所以才唱歌跳舞的不是嗎?這不過就是奇幻故事的一個設定罷了。
但是今天回顧這句話,突然覺得頭皮發麻。

不對!不只是設定!不只是表演!不只是娛樂!
音樂就是「情緒」
音樂是感慨、感受、感動
音樂教育所想傳遞的,就是「認真感受發生的事」
當你受到音樂影響,有了更完整的感知
而當你能夠感受到喜怒哀懼
感受到你真正重視什麼
那你就能去把握它、去珍惜它!
而不會在未來留下遺憾!

2021/3/27,晚上19:30~22:00,城市舞台,感動的一晚
它讓我知道,音樂、戲劇,不只是娛樂,它正是一種教育,教育我們如何當好一個人類,如何讓自己更有感覺一些。
本文最主要獻給的對象,是那些覺得生命中缺乏了「感知」,無法好好感受情緒流動的人,相信本劇可以震撼到你不太靈活的細胞,讓它們活起來。
而當然,本劇的「舞台設計」、「舞蹈」、「劇情」也非常的細膩,已經具有強大感知能力的人,也歡迎來享受這份感動!

●《目錄》

一、劇情簡述
二、我的看劇感受
三、本劇的3代表性歌曲的歌詞分析

※貼心提醒!
1. 本文有暴雷,若想自己欣賞本劇魅力的人,請迴避
2. 文長慎入,請準備10分鐘慢慢觀看

tkul2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齣劇吸引我的地方在於把故事架構得很清楚,我不用花費大把的精力去理解故事內容,導致失去關注小細節的驚喜。在開頭的家庭戲裡,再不偏離我對於(轉大人)的想像裡面,年老的爺爺和奶奶,充滿活力好奇心的kai和愛玩蘿拉米牌的Anna,驚訝的是對於故事鋪陳描述的手法,Anna有時會變成解釋故事的人,有時又換成Kai或是爺爺,但對於故事的理解並不會有太大的偏差。整場戲我好佩服飾演Kai的演員,在不同年齡穿越的他,都能把重新再一次發現自己穿越的事實表現的驚訝甚至無法置信,不一樣的場景在一個比一個更複雜的情況下,他要更快的理解這個世界,再一次的反抗,找到水晶門把。情節推進的力量真的自然又充滿戲劇張力。

    也想提到的是關於燈光及舞台的使用。在場景的轉換及劇情的切換之下,燈光真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燈光真的起到了帶領我們相信這個場景、這個故事的重要推手;但是對於演員的面光就不那麼友善了,有時候是連我坐在第二排的觀眾都看不清演員的表情,我對於想細讀每個微小的變化而感到非常吃力。舞台設計真的是不同反響,組裝式的舞台可以拆開使用或適合在一起,利用布幕產生的剪影也恰到好處,真的是在這個部份真的讓我自己好捶心肝,萌生了如果我能讀戲劇系的話,就能有更完整多元化的舞台而懊惱。


tkul2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以,我去看了面白大丈夫的職男人生3,該怎麼形容它呢?如果你想從中帶走什麼人生的新體驗的話,我可以很直白的告訴你這部戲完全做不到,但如果你是一個平常喜歡看所謂《超級英雄電影》(或是爽片,你懂我的意思),只想在周末換個情緒,進劇院放鬆心情的,我告訴你這部戲完全做得到。

很多人對於所謂《漫才》都會有一個標籤化,認為他不是藝術,只能算是種次文化。有的時候我們不禁會想,何謂藝術?何謂戲劇?難道真的一定要在這些故事中帶點東西到我們的人生中才是好的藝術嗎?看完後在與同行團員討論時,會有人會認為這部戲有些表面,甚至無聊。的確有人進劇場是為了求得身心的昇華,這讓我想到前年馬丁斯克塞斯對漫威電影的《遊樂園評論》。但我認為: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進劇院所求的本就有所不同,對於部分人其實,遊樂園就足夠了。

說回劇本身,整齣戲是由好幾個不同的單元劇合在一起,每個單元劇本身毫無相關性,但就是這種毫無相關性蔡凸顯這部戲表演者的功力。場與場之間不同角色的轉變,身體姿態的改變,說話方式的改變,這些都來自於演員功力。我尤其讚嘆這整齣戲的編排,尤其是戲劇橋段,讓笑的留白完全沒浪費且節奏整密,完全能理解為何能出到三集。


tkul2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我第一次去看這種非劇情類的舞台劇,職男人生主要是以漫才和短劇兩種形式演繹的搞笑風格舞台劇。看下來的心得是,我比較喜歡以劇情推動的舞台劇,單以搞笑或是段子形式的表演我比較沒辦法集中跟投入的看。但其中有一個短劇是我比較喜歡的,裡面以超大小強來帶出關注地球生態和環保的重要性,這個劇情同時具有搞笑和引人反思的情節。拋開劇情不說,五位演員在舞台上的配合非常的緊密,演員之間的丟接很順暢 - 噠噠噠,一拍接著一拍,很值得我去學習,還有演員之間的能量抓得恰到好處,肢體也呈現得很舒展。我會好奇是不是因為自己對於搞笑題材沒有很被吸引所以導致不對短劇形式的表演感到興趣,或是因為不喜歡短劇形式所以認為搞笑題材不吸引我,以後會想要多多嘗試不一樣的短劇跟搞笑舞台劇。


tkul2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