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齣戲蠻有趣的,雖然故事情節是很傳統的人也與妖相戀,但卻在舞台上加了很多現代的元素讓它變得不那麼死板,像是大量的影像設計,讓原本看不到的妖的法力元素變得實體化,讓舞台的效果有大大的加分,但是可惜的是,中場休息的影像做得比戲的內容使用的還精緻(抓抓。
因為本人大近視的緣故,基本上我是看不到字幕的,只能用聽的,但畢竟是中國傳統戲曲,我一度以為我在考中文聽力,真的是幸好我唸中文系,聽得懂文言文在說什麼,但這就讓我開始想,中國傳統戲曲,真的適合現代的演出方式嗎?老實說劇院很大沒錯,所以使用麥克風是在所難免的,但是麥克風的效果對我來說反而大大的削弱了演員的唱腔跟咬字,反而很像是被刻意放大的噪音,這讓我覺得耳朵越來越不舒服,沒辦法專心的去聽演員在台上唱的戲。
但演員的身段什麼的真的很值得一提,什麼時候什麼拍子,該舉到哪裡,身體應該怎麼使用等等,就可以看出中國傳統戲曲的演員在身體訓練上的要求以及紮實,這真的也是劇團內大家欠缺的,以往的訓練以及每個人的怠惰,導致大家根本不訓練自己的身體,有種我這樣已經很好了的感覺,導致在舞台上真的需要身體工作的時候反而呈現不了,也很像是自己的身體是偷來的一樣,完全控制不了,好一點的還會跟木頭一樣站得直挺挺的,差一點的基本上都會晃到你以為他要昏倒了,真的推薦大家可以多去看看傳統戲曲,認真研究一下他們的身體以及姿態,這樣才能知道身體對於演員來說是多重要的工具,以前在一本書上看過,舞者、演員、歌劇演員,這三種表演形式的人專長不同,舞者表演以身體為主,所以他們的身體訓練會使得他們有一副好的外在工具,跟歌劇演員以聲音傳達情感為主,所以他們的聲音訓練也很紮實,而演員介於兩者之間,這兩者都是我們會使用到的工具,所以更應該要去訓練這兩部分,但在現在看來,大家好像最欠缺的,反而是身為演員的這兩個基本的工具,該怎麼說呢?有種還不會爬就想還是跑的概念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kul2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