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導演筆記本上放了三個字-「一齣戲」。
一齣戲,他是一齣戲我們必須盡力為這樣魔幻的藝術努力;
一齣戲,他就只是一齣戲,再多困難我們都跨得過!

 

拖了好久才當上導演,因為膽小。
習慣把所有事情都準備到有及格把握才去做,

但這次我一衝動就答應了。

找劇本太重要了,這是要與導演一起渡過一學期的工作對象,
同時也是要與演員工作一學期的麻煩。
找劇本的先決條件-導演自身有所感受,對劇本有感受,作品才可能有靈魂,
導演必須將劇作的精神賦予所有參予者,讓劇本真實活轉過來。
具體的說,導演必須在一見到劇本,腦中就浮現輪轉不停的畫面。

再者,劇本是否適合演出?
劇團的現況、公演執行度、難易度、長度、觀眾接受度等諸因素皆要。
此也是相當重要的問題,這次我便太急切的想做自己喜歡的戲,
其實我找的劇本,多是太難、太長,有的甚至根本無法演出,各位務要引為借鏡。
就拿《我為你押韻》來說,已經太多人說過他難度偏高,篇幅又過長,
陳大任老師便說我們「小孩開大車」,導演有考量不全之失。
對話為主的劇本難,喜劇的劇本也難,長度過長對大家更是煎熬,
再來劇本的自由度過高,實不適合新手,容易毫無頭緒的蠻幹。

歐角的部分,雖然造成演員、導助、舞監的恐慌,但我卻不後悔,
先排戲再決定角色分配對我的劇本尤其重要,花一個禮拜從活動相處中,
去觀察去思考,我自覺我的角色分配還算過得去。
另外也讓我較有方向的去與演員工作,不過此法問題甚多,
未來舞監導演務必斟酌。


排戲的部分,其實演員都很配合,也很努力,無大問題,便不細論之。

那就說說經歷這學期之後我覺得導演要注意的。

首先導演的想法、概念、企圖,無疑是需要且必須堅持的,
在劇團看了好幾次的公演,導演模糊了,成果往往受到影響,
所以寧可每天晚上想破頭也要一直找到自己的方法,找到好的方法說服自己,
雖然常常有人覺得我就是講不聽,但是我想我情願捨棄一些來堅持我所想要的,
幸好結果不算太糟糕,方向也沒有走得太偏斜。
萬幸。

再來,我深刻的覺得場景真的很重要,他幾乎左右了整個表演,
而場景往往牽涉到這齣戲的詮釋方式,不同的戲會有不同的場景風格,
很可惜我始終沒有在場景上讓自己滿意。
鏡框的故事是少數我從開始不久就做對的場景選擇。
而一桌二椅對我們這齣戲確是很好的方式,一方面劇本過大,
要作出厲害的各景我自認能力未及,另外一方面而一桌二椅是個能符合劇本自由度的方式。
也因為選擇了這個方式,讓我發現這真是個他媽有趣的題材,
一桌二椅的變化性跟其意義著實不小。
但其實我因為時間的倉促我始終沒讓他完整,道具關係與其變化沒掌握好,
以至戲的節奏新鮮感、意義、節奏都有壞到。


另一個做得很遺憾的就是結尾,一齣戲最重要的往往是最後的重點戲,
而我沒把他導好,一齣戲基本上是在「結構」,而我一開始確不經意的在「解構」,
這也讓我終於知道丁老師的書中為何要說從重點戲排起,
一方面有所保障,一切也有所依,另一方面就是不會將重點戲變成在佐次要場。
頭重腳輕,觀眾不免有所失,也敗了先前的許多努力。
所以之後導戲務要從重點戲、高潮段思考起。


排戲還有幾個問題可提,多找學長姐、多找人看戲沒作好,也很是失敗,
太習慣剛愎自用,反而讓事情有所誤。尤其這齣戲極需觀眾反映,
觀眾根本也是戲的一個重要元素,沒有觀眾,
也讓我一開始沒懂得導演喜劇的方式,嘩眾取巧沒有用,
認真的去作,表演才是引發觀眾反映、笑聲、眼淚的重點,
而好的表演需從觀眾去思考。
還有導演要有其規範,不然劇組容易鬆散,紀律不在,
排戲上就會容易出現有所滯礙,以後的導演切記。

 

-------{{補}}-----------------------------

 

接著說說我這次公演所學習到的吧:

我一直很盲目的在導戲,很多事情自己往往很不確定,究竟什麼是好?什麼是壞?
自己往往害怕他人的看法。 到底這齣戲長怎樣?好不好?
戲常常是誤打誤撞,撞出來的,為什麼這樣,自己也找不到個說服力十足的道理。
也因此迷惘,不免影響到戲的進度進展。

直到曉鶴老師提醒我一件事,老師問我:「什麼是導演?」
「導演就是第一個觀眾。」
相信大部分團員都聽過這話,可能也有少部分的人同我似瞭非懂的,但這次我有了些體悟:
導演就是第一個觀眾,導演要做的事就是認真且真實的去看去感受,
不需要多設想,多思考什麼,很純粹的看戲。
當我們真實的去看一齣戲時,你可以誠實的回答他好不好看?好笑嗎?哪裡需要改進?
戲的好壞、對錯不在於導演能不能解釋的過,在於觀眾能不能懂。
當我撇開了許多顧忌後,用心看戲後,戲就更誠實了。


在那之後我又逐步的懂了一些道理。不過說來慚愧,導了一學期的戲,往往都是憑著直覺,
直到戲快開演前才了解到自己在做的事,這些事背後有些什麼。
直覺得種東西,不免有點不踏實。但很多我想做的事情其實其來有因,

例如一齣戲的走位。 
當導演初期仍全然不懂,只懂得照著書上去搞,哪個區位屬於冷?
哪個區位適合重點?說來可笑。 
其實走位的重要性著實不小,戲的重量、氛圍往往受牽引著。
排戲的過程,就像在雕刻、繪畫,或者說在畫一部動畫。靜置的畫面,往往就能帶給人各種感覺,
而連續的畫面,就能帶來充滿變化的感覺,戲劇,就是由點,到線,到面,到"立體"。
戲劇書中將之解讀,上舞台冷,拉開有距離… 但這些都只是可能,並非絕對,
其會有此種結論,也是由人去感覺到的。 所以導演要做的不是死背書上的結論,
而是嘗試去融會其中,為什麼上舞台給人冷?懂了以後,你想要冷就不必拘泥於上舞台,
拉開為什麼感到疏離?了解後,你就可以有百百種方法來做。
去嘗試,並且感受。

同樣的運用到節奏,音效,燈光及各種舞台元素……
這樣想來導演相當不簡單,他必須繪畫、雕刻,必須連結,
將點連結,直到完成一個立體。 

我這麼說不是導演只要會感覺就好,而是提醒自己和新導演們,感覺的重要。
導演多看多聽才可能有多的感受,所以要得到更多的感受,勢必要下更多更多的功夫。


最後,我一直很害怕劇組排戲狀況不好,所以我一直很在乎這一塊,
有時候排不下去我寧可不排,累了就休息,卡住了我們就出去走走,想隨性時就不拘束。

記得有一次排戲稍有危機而去了操場時,尼克問我有沒有帶劇組出去排戲時,我啞口了,
我才知道一昧的硬擠,只會造成像我這樣從小就不愛念書的學生。
悶在劇場苦幹,只會讓大家跟劇場鬧脾氣,就像天天膩在一起的情侶。

和諧的排戲狀況,享受的排戲時光,有共同目標的排戲過程,劇組不用責罰,大家都會很用力。
這是在戲之外最為重要的!



戲已經結束,開演時雖然我仍不肯放,但導演那時就死了,
還有很多想做的,可以嘗試的,不過我不遺憾了。
戲永遠不可能完美,但很高興我很用力的去做了,
我有時會跟劇組講,不要讓自己後悔。相信各位也都用了十足的力了。都表現得很棒!

還沒做的,沒做好的,演出時的意外、失誤等等等…… 好像也不值一提了。
我說,期許排一齣戲,像玩了一場遊戲,希望我們都樂在其中,這樣就夠了。


感謝綠豆、大屁、亞凡,
感謝你們陪伴這樣一個無聊又莫名其妙的導演一個學期,
並用盡全力的在做戲,雖然只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但希望你們喜歡你們做的戲,
喜歡演戲、喜歡排戲,享受在每個角色、每個瞬間。

希望你們未來還能繼續令大家眼睛為之一亮。


也感謝茶茶、王子,
兩個不畏辛勞幫助我們的偉大女孩,其實有時候我很依賴你們,
謝謝你們常在。

另外感謝所有參與這齣戲製作的人們,
所有工作人員、老師學長姐還有很多很多不及細講的人們。

謝謝你們!實驗劇團好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kul2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