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完全暴雷深度分析
準備要看的人建議不要看
因為我會直接分析它戲的架構
並且點評優缺
若你是想看的
可是你沒空或是沒辦法看到
那希望我的分享能給你一點收穫
////////////////防雷////////////////////
先說結論
針對我們劇團
我真心不推薦這齣戲
原因是覺得學不太到我們需要的內容
以下我會分三個部份分析
第一部份是戲劇架構
第二部份是優劣分析
第三部份是我的個人反思
- 戲劇架構
全長80分鐘
在7:15開放進場7:30正式開演
一男一女身穿具未來感的服裝
為大家介紹名為「消失台北」的都市更新計畫
時間進程大約是
- 前20分鐘說明「台灣的都市現況及歷史進程」
主要有使用到「建築模型」、「投影片」、「影片」來跟大家說明
比如講到台北的房價
目前擁有房子的人數比等等
就是希望讓大家對現況有概念
- 30分鐘進行「消失台北提案」
想像現在是未來
運用了科技提出各種瘋狂或是實際的方案
希望解決現在的都市現況
目的是希望「人人的生活品質提升」
提得很細
包含到未來建築的架構
台灣各都市的定位分配
產業升級的方案、配套措施
這裡提一個我最印象深刻的
「101大樓改成靈骨塔」
他說101大樓空間寬敞、通風良好、氣派
所以用來派遺體、骨灰是最棒的選擇
超瘋狂!
大家狂笑
- 14分鐘的「自由觀賞文物時間」
說一下場地
是在地下室
小小長條型的空間
分左右兩邊
一排8個位置
約有10排的樣子
總人數應該有到50人
中間是演員的空間
但演員也會跑到後面
而在場地的兩端放了10項文物
是以「從未來回顧現代」為主題
所以是現代的東西的遺物
有介紹跟QRcord影片說明
然後下個環節
- 30分鐘的「拍賣會」
在剛剛的文物中挑出5件
並發給每個人籌碼
讓大家「喊價競標」
價高者得標
- 5分鐘做總結
再次強調想傳達的理念給來賓
這是戲的架構
那進第二部份
我覺得讓我不喜歡的地方
- 演員的演技表現偏少
應該說幾乎沒有
原本我預期這個都更計畫的表現形式會是
「演員演出情境,來表現都更後的場面」
結果是用PPT及講述的
所以其實比起戲劇
更像是提案或是發佈會
- 演員的聲音能量太平
平是高的很平
一進場演員就用很高亢的音調及情緒講話
而後面全程幾乎都是這個感覺
不太有高低起伏
聽久了會疲倦
而且也會感覺這聲音有點刻意
- 沒有大多燈光及音效的應用
燈光只是單純用來照明的感覺
這是我覺得很可惜的一點
其實場內的燈光是夠多的
而且因為有用PPT
所以常常不知道焦點放在演員還是PPT上
- 感性跟理性的比例分配不均
我覺得這部戲主要想要向大家傳達的理念很明確
可是我看完會有種感覺是
理性上的提案不夠嚴謹
感性上的故事不夠動人
有種想顧兩邊
卻兩邊都不討好的感覺
例如拍賣會那個環節
原本應該是希望讓大家有一種「體驗式活動」的感受
讓大家思考一下
自己究竟願意為了文化花多少錢?
可是實際帶起來的規則又不夠嚴謹
競標的細節規範沒有說清楚的感覺
所以會給我一種「這只是遊戲」的想法
- 作為提案簡報不夠具有專業感
我是研究過提案簡報的
也做過提案的練習
如果把消失台北當成提案比賽
也不夠好
因為這個提案的因果邏輯不夠清楚
想要達成的時間、效益、目的、方法都不夠明確
敘述方式也不夠吸引人
其實它的提出來的東西是真的不錯的
就覺得缺了點具體的數據去論證
好以上是我的小抱怨
那以下是第三部份
我的心得
其實說失望嘛
也沒有失望啦
或許我不是它的主打的客群嗎?
不過也很清楚感覺到
他們希望嘗試創新形式的心
我說實話
如果我上述講的東西
包含提案的嚴謹性、戲劇的呈現、燈光的控制、音效
有增強的話
我相信是一齣「令人震撼到頭皮發麻的劇」
而且會是一齣
富有對過去的緬懷感
深具對未來的啟發性
抱有對現在的行動力
可能能做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所以我認為這個方向是對的
我也願意繼續支持!
相信會越來越好
謝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