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跟我說一次:「微~醺讓我更清醒!」
我愛偉哲一生一世。
微貴的微醺大飯店,隱藏在一家真實的四星級酒店當中。第一杯酒讓你進入微醺世界,第二杯酒讓你回憶過往,第三杯酒回到現實。
開場的服務員小哥聲音肢體跟表演和偉哲簡直如出一徹,同一個路數像到爆炸,(北藝大出來的都這樣嗎??)但又超好笑。第一杯酒就是高度數酒精,而且還是用人型蜈蚣的方式喝真是笑死我也
來跟我說一次:「微~醺讓我更清醒!」
我愛偉哲一生一世。
微貴的微醺大飯店,隱藏在一家真實的四星級酒店當中。第一杯酒讓你進入微醺世界,第二杯酒讓你回憶過往,第三杯酒回到現實。
開場的服務員小哥聲音肢體跟表演和偉哲簡直如出一徹,同一個路數像到爆炸,(北藝大出來的都這樣嗎??)但又超好笑。第一杯酒就是高度數酒精,而且還是用人型蜈蚣的方式喝真是笑死我也
計畫很久的戲Part2,那時候沒有預計到離期末考那麼近,什麼樣的鬼使神差去買票的也不可考了。算是一齣漫長的戲,漫長到盛放又枯萎。
如果真的有那樣的APP,如果可以只跟自己設定的人聊天,那我覺得那個人一定很像你,因為不管我們的關係是怎樣,在我心裡都有一個屬於你的位置。蒲先生和胡小姐在一起又分開,但是彼此心裡都留下了遺憾;像現在這樣沒有在一起就不會有分離,但是我們心裡就會沒有遺憾嗎?
沒有那樣深刻過那麼一切應該會是以一個美好憧憬存在那裡吧,所以好喜歡那些懸吊著的一顆顆燈泡,乘載光亮或希望,但是在很多的拋盪之間也很令人膽顫心驚,深怕下一刻就會破掉,如果變成像鬼火一樣邪魅的存在是不是也是它的本質之一。還有那些翩然落下的紙片,猶如想像中唯美的死去,搭配著如天堂撒落的光,然後隨風而逝到更遠的地方也是很令人期待的。
說是個沒有鬼的鬼故事但我覺得我們應該也很像鬼吧,飄飄蕩蕩的,然後也不確定有沒有留下或是帶走些什麼,最後還是依然要離開。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於2017年首演,今年再度演出,這是我第一次看偶劇,之前我會抱持著偶劇明明不及真人演員真實,頂多是玩花樣(沒有瞧不起這項傳統技藝)所以形式不同罷了,然而這次確實是驚艷到我了,可能是我對偶劇的印象是那種只有很假的偶在場上給小朋友娛樂而已,也可能是第一次看所以不知道這類型的劇水平在哪,但我個人蠻喜歡的。
演員的部分當然是很棒,這邊值得一提的是操偶師在場上和偶的連結感很強,不會覺得操偶師很突兀,操偶師在場上也是有角色,代表了主角的過去和內心的想法(類歌隊),也因為這樣所以當他們在操偶師和角色上的切換時會產生某種連結感,這次的偶是一個小女孩和行動困難的老人,這種的角色發現真的很適合用偶來表現,能充分表現老人行動不便的質感,而小女孩是回憶穿插型的角色,讓人偶隨著記憶和情緒做出一些人類無法做到的動作和表現十分有趣且張力比真人演女孩還強,漸漸可以理解人偶這樣的質感真的能帶來不同的感覺和畫面,演越南看護的演員很厲害,毫不尷尬和能強烈感受他的真誠,不清楚是真的越南演員還是台灣人,總之他算是這齣戲裡表現最好的,當然女主角也很強,內心情感的掙扎和在低潮時的情緒都很順,開頭的喜劇型表演稍微浮誇但或許是導演要的效果也增添了一些趣味。
微塵是什麼?幫大家科普是古印度信仰中認為的萬物之本質,我們現在會說萬物是原子組成,微塵差不多等同於原子,只是它不能再分割了,為什麼要叫微塵?我認為是人的代稱,我們由微塵組成,在這宇宙天地中也猶如微塵之存在,我們每個人的相遇和別離和共處都是很珍貴的,雖說珍貴但在天地無限的變數裡終將離別,在數不清的微塵中相遇了,那麼彼此在對方身上留下一份記憶和思念也在所難免,望鄉,每個人對故鄉的定義不一樣但總會有該歸屬之地方,當我們離開了歸屬之地在天地間漫遊,顯得多麼無助和微不足道,因為無助所以思念,思念有溫暖的故鄉,這次的劇情簡單來說就是離開故鄉堅強活下去的故事,不只是離開越南的看護,還有缺少母愛的女孩,他們的堅強和勇敢背後都是淚水和思念撐過來的,珍惜身邊的人吧,當我們用思念來體現它的重要時就為時已晚了。
之前一直看得都是小劇場的戲,對大劇場充滿了好奇,而且fb自從我搜尋過這齣之後就一直給我推送消息。大劇場+音樂劇,啊是都沒嘗試過的東西誒!好去看!看完觉得自己也太幸运了可以看到这么棒的演出!
老實說一開始眼睛都被舞者們高超的身體所吸引,驚歎於他們身體的極限和強健的肌肉線條,無論男生女生,感到每一絲皮膚都充滿了力量。有一場是三個瑪麗鐘,演員鑽進鐘裡,只靠單一的手或腳掛在鐘上,其餘部分全是懸空,而且他們要以鐘為支點把自己蕩起來才可以讓鐘晃起來,如果不是那一身肌肉,真的會擔心會不會有意外發生。
演員們的聲音真的很厲害啊,穿透力都非常強,各個共鳴腔切換隨便來,唱得好還要根據角色和劇情發展不一樣的唱法,在歌聲裡帶上情緒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大教堂時代作為開場曲非常震撼,一下打開了人們通往兩百年前的大門,牢牢抓住了眼球和耳朵。實在是一首反復循環都不會覺得膩味的歌曲;艾絲美拉達和百合兩個特質完全不同的女性站在一起唱出對菲比斯男神的愛慕和思念,極儘諷刺,兩位對愛情充滿了純潔的幻想,可是菲比斯卻是個只想嘗鮮的大渣男;卡西莫多、主教、菲比斯這愛情三面向合唱同一首歌時,卡西莫多的愛是保護,主教是反愛為恨,思想和本能的衝突讓他慌張從而產生恐懼,抓不到一個情緒的出口就要把艾絲美拉達毀滅,菲比斯仗著帥,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摘下艾絲美拉達的愛情之花,三人都糾結淪陷於艾絲美拉達,令人唏噓。三個質感完全不同的聲音完美融合在一起唱出同一句台詞的時候,動機不同表達出來的含義也完全不一樣呢。每個人物都不是完全正直或邪惡,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對錯呢
演員們的顏色都很鮮艷,代表了人物最直觀的特點。有一場是菲比斯在糾結到底該如何選擇,後方的舞者們持續用身體表達這些糾結和矛盾,聚光燈隨機亮起照在某一位舞者身上,很震撼
先說總結,人生中至少要去看一場,絕對。
我很深刻的記得國中第一次看音樂劇(投影片)的我,,第一個演員開口就被震懾到,便從頭一路聚精會神的看到結尾。原來人的嗓音是有辦法像這樣的呈現在舞台上!
在看鐘樓怪人之前,對於這齣戲的了解只有「鐘樓,怪人,法文音樂劇」,劇情真的是完全不知情。進場時間是下午,和平籃球場內,在觀眾席最上方的窗戶有沒有遮的陽光射進來,原本以為會影響到演出什麼的,開始之後焦點就再也沒從舞台上離開過了。
才知道原來在看現場以前,聽過不下數十次的《大教堂時代》是演出的第一首歌!跟首演的葛林果詮釋起來不一樣,畢竟光聲線的不同就會大大影響感覺,儘管是這樣也不失色!接下來一路到演出結束我都很喜歡,每一段的差別就在「喜歡」、「好喜歡」跟「喜歡到爆炸」。喜歡到爆炸的片段除了開頭,還有奇蹟宮殿的片段,力量感總是很足,演員們身體運用起來的感覺很輕鬆,是龐大的舞台但細節都有被照顧到;艾絲梅拉達和百合花的合唱則是直接讓人雞皮疙瘩,覺得光用好聽這個字眼來形容他們的合唱絕對是不夠的。
這齣戲的是在好幾個月前就買好的早鳥票,但是我一直都沒有忘記這件事,可能是因為以前戲劇社的指導老師有參演,可能是因為演出在我生日的隔一天,所以決定給自己一份生日禮物,才讓我牢記到現在,也確實很值得。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進國家戲劇院看戲,第一次欣賞客語演出,雖然中間穿插著中文也備有字幕但不得不說用一種自己非常不熟悉的語言欣賞演出真的是一次特別的經驗。
這是一個和臺灣歷史有著深刻關聯的故事,或說不單只是故事畢竟它確切發生過,就在這塊我們生活的島嶼上,而我活了二十年,近三分之二的生涯在學習中渡過,但卻第一次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這麼說不免讓人覺得有些沉重,老實說在看戲之前我只簡單的瀏覽一下戲的題材,也在心裡這樣覺得,但是戲開始給我的感受卻不是這樣的。
五個人憑著創業夢開啟的桌遊,帶著我們也一起走進火燒庄一窺究竟。那是一個日軍準備接收臺灣的時空,屏東六堆義勇軍群起反抗,卻逃不過一場祝融。在戲中演員的身分和場景都穿梭古今,也不斷出現著各式各樣的選擇題,像遊戲或現實中的岔路口,指向選項一或是選項二,而不同的選擇是否真能夠帶來不同的結果卻是誰也無法肯定的,或許無數的繞路後結局依然只有一種呢?如果這注定是一場不會贏的戰爭,那為什麼還要打?這個問題不斷在戲中問著。他們有答案嗎?我們有答案嗎?答案找的到嗎?
我想過多的批判和審視都有些偏頗了,但是我仍舊慶幸我以平和的心欣賞完演出,然後帶著運轉的腦子離開。
是第一次到「台北城市舞台」看戲!跑去逛IKEA的時候常常會經過、瞄兩眼小巨蛋,但是都不會接近走走,都不知道原來小巨蛋背後還藏著一個這麼神神秘秘的地方哈哈哈哈哈。
一直都很喜歡音樂劇!而《台灣有個好萊塢》居然還是台語音樂劇!!雖然因為是大舞台所以票價有點QQ,但是因為真的太太太吸引我了,所以注意到這齣戲的時候就決定!一定要衝!
上次去看三人行不行的時候就被朋友說:『你怎麼現在才在看這個?』
或許他是一齣演了十幾年的戲了,或許看到他劇中一直重複在玩一個手法的時候會在腦袋出現『夠了』之類的詞,但是我必須要說,每次看完國修老師的戲,內心都會重新燃起對舞台劇的渴望,這次也是!
看完覺得導演很聰明,戲好看!
或許他的內容不是我愛看的類型,但看到演員在台上燃燒和那些很純粹的結構和守法的時候,還是會不自覺地感動,過程中不斷讓我想起一句話,那就是『舞台劇他會放在舞台上演,一定有他的原因』很多時候會覺得很多題材的東西或許放在螢幕上,加入一些剪輯會更觸動人心,但他還是有必須存在的必要,他是一個必須要有真實觀眾必須要在舞台上演出才能存在的巨,很開心能在期末的時候稍微重拾這些感覺。
《猶在》觀戲心得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由不同的戲聯合而成一個大作品,同時,他也是五個年輕人自導自演的作品,我覺得很特別,但有一個點是我希望他們在每個小作品開演前,可以告訴大家他們現在要演哪一齣,才不會讓觀眾還需要邊看邊猜現在是在演哪一齣而無法專心看戲,尤其是他們演出順序和演出介紹中順序的安排又是完全不同。整體來說,如果滿分是10分,我會想給這樣的作品大約6分的分數。我分別說一下五個作品帶給我的感受。
其中莫翠盛的《息》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呈現手法,它用一種跟自我掙扎的姿態呈現出這部戲要表達的東西,而雖然這個作品名稱叫做《息》,但這個作品偏偏讓我覺得它是一部生命力很強的一齣戲,而到了最後的一切無聲無息,又讓我心中有一種唏噓感嘆的感覺。
創作者矇眼,而且結合偶戲的呈現很令人驚艷。打開一個個黑色盒子,裡頭可能裝滿了思念、快樂、愛,抑或爆裂,演員利用與紅氣球、藍色絲帶、華服、舞鞋等物件的互動演譯自身遭遇。飛蛾撲火卻深陷,越是掙扎越瀕臨毀滅,但終歸還是自己甘願走向那道光。但請不要忘記自己。
其實最一開始對於這齣是覺得莫名其妙的。
像是灰姑娘一樣跪在地上擦地的開場,到現在我還是不太懂這齣戲,只是在某些片段的連結給了我一些體悟。
首先是無法完整的說出來的我愛你,說不完、無法開口或是怎麼說都不對的這三個字,不停的轉身、身體不穩的搖晃,給我一種像是音樂盒發條沒有轉好而斷斷續續的殘缺感。
接下來,是將椅子疊高的一躍而下。我是立刻倒抽了一口氣,因為看起來真的很危險,尤其是因為主角在跳下去時給我一種很快樂、跳下去將一切結束的感覺她很快樂。
故事,往往是因為那些曾經太過美好,才成為了悲劇。
創作者說,這個演出的靈感源於她的感情世界,女人往往如此,為了獲得關注或是愛而在身上賦予自己很多的身外之物。
一開始只有披在身上的那條綠絲巾,我想那是最原始、最單純的她的靈魂,用大自然的湖泊與草地混合成的綠色那麼清澈又無辜天真,就像是我們所認為的天性一樣。
坐在黑膠地板上 ,看著演員在台上的獨角戲,對我來說是個很特別的經驗。以往看戲的經驗都跟演員有一點的距離,卻沒想到這次是直接坐在舞台上觀戲。4則故事最有感的是《女人》,也許是因為也是女性的關係,看到飾品、洋裝、舞鞋都很有共鳴。在當下看到舞鞋時真的很難過,後來跟演員對談時才知道那是演員與前任的故事,兩個互相喜歡的人卻在不斷受傷害,於是到最後是個悲劇性結局,跟自己經歷的一些事情有些連結,不過一看到舞鞋的詮釋方式覺得非常新鮮!「因為過程中很甜蜜,在失去後才會這麼痛苦」是演員在整個故事中的主旨。戲的餘韻很長、很深,思考越深入,痛苦越深刻。會不斷思考這世界上有沒有一個故事,從頭到尾都是甜蜜的呢?
演員絲毫不受觀眾影響,裸著身子自在的在舞台上洗澡,給人一種身歷其境的感覺。我喜歡他在出入淋浴間的切換,在淋浴間內是現實生活中自在的獨處,出了淋浴間則是心靈世界。不論是如孩子一般在浴室遊戲,或是面對內心深處的壓力,都因為赤裸著身體,讓人感受到一股純粹,毫不遮掩的攤在觀眾面前。
這場戲讓人感受到一股強大的生命力,在龐大的壓力下,主角用盡全力在令人窒息的壓力下喘息。我很喜歡演員在舞台上毫不保留的演出,十分佩服演員整場戲都維持著一股能量,掙扎的過程中更是能感受到體內蘊藏的能量拉扯演員的身體,產生極大的張力。
海鷗、玫瑰... 玫瑰般的人生,這段獨白就說了兩次,但我還是記不得,要讓觀眾印象深刻真的不容易,如果不是對文字有想法,字句又該如何打動。 一直以來,我想追求的就不僅是走完全程,而是掏心掏肺,閃閃發光的樣子,不知不覺的愛上,那些充滿魅力的模樣,即便被囚禁、壓抑,你還是你自己,被迫的或接受的決定這樣一個你,其實我想她知道自己要什麼,只是在某些時刻,力不從心。
我們遲到了,錯過了第一齣。 一走進樓梯右手邊的海報就是臨界點劇象錄的,在休息室等待入場,牆上一幅幅書法,有白水的詞「是誰在那獨坐惆悵...」 小劇場總有一總魔力,特別的貼近,那種觸動是大劇院、電影院都無法達到的,和一個人的交流,他們的眼神也是那麼的近,看穿我。 莫翠盛《息》(In progress) 光影、白牆。 一切事物很少,卻精準到位。 我從演員的眼睛相信了這樣一個小空間發生的一切,我不知道他是誰,不知道劇情在說什麼,但其實那些並不重要...一切都非常真切,我可以感覺到他很痛苦,他的能量,像福慷說的「脊椎」,一個演員在台上的狀態,主導者我的視線,我不得不望著他。
我最喜歡的是《A Shower Thought.》讓人有種身歷其境的感覺,彷彿在跟他一起洗澡,尤其是他在幻想童趣的時候,臉上也會不自覺的跟他一起微笑。 洗澡是一個人心靈跟身體都最赤裸的時候,他透過這個時間,把情緒和反應最直接的呈現給觀眾,帶著我們一起經歷這個故事。
燈全暗,演員透過一支手電筒和呼吸,將觀眾帶進了讓人快要窒息的氛圍。光影變
化間很美,透過手電筒照到全身、半身、臉….慢慢的變化,當演員一張一張將寫
有自己過去傷痛的紙丟在地上時,發現在丟每張紙的身體質感都不一樣,覺得很厲
害。在紙上摔了一次又一次,每次摔在地板的瞬間,都覺得很痛,能在hold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