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林藝文中心對身在淡水的我們來說真的很遠xD 本身藝文中心的場館空間很漂亮,之前去過樓上的教室參加工作坊活動,這是第一次進入到這裡的劇場演出空間,整體來說是蠻舒服的座位。

來談談這個作品,《想像的孩子》的題材非常吸引人,帶入了三種家庭生活有關孩子的主題故事,比起談論議題,我覺得更像是想表達人生百態的一種面貌。 「想要一個孩子」是這個作品裡貫穿的意念,同時也折射出「為什麼想要?」這個重要的慾望。

但在觀看的時候不免有「為什麼他這麼想要孩子呢?」這樣的想法。三組家庭,可襄及適存是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可襄想要孩子的迫切性以及背後無法輕易說出口的原因;哲翔與台生則是未能擁有屬於自己血脈孩子的遺憾以及哲翔對於台生媽媽的態度與心酸;如倩則是單身女強人的日子走久了之後想要一點親子間親密的生活。

 

。舞台

場前便可以看到場上的大道具擺設,白色的高高低低的櫃子、淺灰色的被單、掛在天上的嬰兒床及球⋯⋯異想的空間裡正中央的白色嬰兒床格外顯眼,一瞬間便奪取視覺注目的存在。 演出途中利用床位與櫃子的移動或是櫃子本身設計的抽屜椅等等變換場景,我覺得一直給我不同的新意但畫面一直處在很乾淨的氛圍。 塑膠球被撒出來真的是每段的點睛之筆,對我而言球是為什麼存在不太重要,它就非常自然的融合在這些段落裡並在最後越積越多直到結束。彩色的球是一種毫不褪色的感動在白色的場景下一開始有點蒙塵,但因為積累的更多彩色的感覺壓過了白色的場景,我覺得很符合最後結局,他們都重新染上了色彩然後向前了。

 

。燈光音效

想大力稱讚燈光音效!我覺得燈光音效為這齣戲的觀戲體驗有1+1>2的效果。

孩子的數數聲開啟了故事,然後一段一段的往前,我記得每一個數是從不同喇叭裡投射出來,給我一種他正在環繞著我玩的感覺,超喜歡!

燈光最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孩子摟著可襄往前看,斜斜映在演員臉上的黃光很像夕陽餘暉,是說再見卻很溫暖的感情在傳遞。

 

。可襄適存

開場便是可襄與想像孩子的玩耍的場景,衣服、娃娃、墜落的飛機,很安靜也很窩心,可以淺淺的預知到這個女人對孩子有著別樣的情感。 我很喜歡兩個人之間對於孩子的話題的拉扯,不得不說飾演可襄的姚坤君老師非常厲害,在好笑的快速對話裡卻可以下一秒用情緒帶著笑出來的觀眾回到她的壓抑與難過還有深深的渴望。 「生回來」是很多失去孩子的女人會有的想法,但這樣的想法對於全新的小生命來說真的太過不公平,但可襄卻完美詮釋了緊緊抓住最後一根絲線的那種徬徨與絕望。

而王適存這個角色則非常有意思,他與所有故事裡的人比起來都來的冷靜與清醒,在故事的最後也可以明白這樣的詮釋除了刻劃他的堅強之外也更代表了他對於一切的無能為力,對於仔仔的死,他比任何人都還要清楚明白再也沒有可能了。 我覺得他也是所有人當中最愛這個想像孩子的人,所有人都為這個孩子套上一層自己的濾鏡的時候,只有適存看到了他的真實以及正視他獨一無二的嶄新生命,而最後也是適存教會了這個孩子應該正視自己;我覺得這段對比他說自己不適合當個父親是很大的淚點,他其實可以很好的教導孩子的。

。哲翔台生 我很喜歡導演處理哲翔台生的面向,沒有特別要強調同婚議題(但中間酒吧橋段的對話真的很好笑又可愛),只是單純的發出了對於人而言期待新的生命誕生與存在是一件平常的事情。 我覺得如果這對夫夫一直走下去的話,對於這個想像的孩子會走到像是可襄及適存那樣的分歧。但他們沒有,也許是不如可襄他們曾經有過孩子,而對於一切暢想的未來便都有可能。 哲翔面對丈母娘(岳母?)的虧欠,無法延續屬於自己的下一代的壓力⋯⋯這似乎是同婚剛通過處在時代交鋒的他們必須面對的情感拉扯;但再走到鑽牛角尖之前台生的愛卻好好的將哲翔拉回來。 想要承歡膝下的原因不是為了傳宗接代,而是希望自己離開的時候愛人不會孤單。這麼美好的原因在舞台上忠實的呈現。 對我而言哲翔與台生是將愛應該相依相伴這個觀念呈現出來的組合,再更多的東西之前,兩人的愛才應該是在一起的主旨。 而台生面對最後想像孩子的自白也相當感人,他不是不渴望,只是在真實發生之前他不希望為了只是幻想的事物將生活拉向失速的列車(如同對孩子具有執念的可襄)。

。如倩 如倩的線是我覺得有點意外以及可惜的地方,如倩是想要孩子的單身女強人,一直申請不到收養孩子的文件。 而在她對想像孩子的敘述時可以窺見她想要的是一個幻想好的美麗畫面:風華絕代的女人帶著孩子工作家庭兩不落的劃時代女性。我並非覺得如此的設定不好,只是比較另外兩組家庭對孩子的渴望及需求來說會很疑惑如倩怎麼會一同加入這個荒謬計畫而且還不是最先清醒的人。 對於孩子的執念似乎比其他兩組淺薄不少,所以會覺得這個路線的走向稍嫌不足;但對於孩子的存在⋯⋯好像也不一定要真的很有怎麼樣才能很想要孩子?也許導演想表達的是這個?

。孩子 關於孩子,其實對於孩子角色的出場我很難接受,就是從後面跑進生日會當中跟大家說話這一點⋯⋯我真的覺得很像隔壁誤入的鄰居,然後服裝穿的很像調酒師(服裝的選擇可能是我覺得最難讓我接受的原因)。 在演後座談有聽到導演表示之前的版本是沒有孩子的,而增加這個角色是為了讓孩子也有為自己發聲的機會。我其實對這個原因很感動,覺得導演的想法很溫柔,本身孩子與每個角色的對話都可以感受到他從被動接受每個人的想法,到最後主動說出自己的選擇⋯⋯就像真的一個白紙一樣的孩子被灌溉教育後擁有自己的思想一樣,戲中的安排很巧妙也很自然。 總得來說我很喜歡有孩子的版本(也很想看看之前的版本!),但服裝跟出場方式真的太令人我跳出覺得有點可惜。

 

最後想說,我很喜歡這部戲的節奏,戲長很長卻不會讓我感覺到時間流逝,演員掌握笑鬧與沈重的切換都非常棒,我可以很自然的融入進去,而且真的一瞬間就會泛淚。 只是後半就會覺得情節沒有好好向前走的感覺:可襄看開了、與孩子和解後又回到如倩然後再次看開與和解,觀感上會覺得像是往前了又回到原點的反覆,雖然可以理解是要好好完結每段故事,而我在此時也想不到其他的編排方式⋯⋯就只能淺淺留下這句感受。

不過還是要說,我看的很喜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kul209 的頭像
    tkul209

    淡江大學實驗劇團

    tkul2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