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日期:2013/12/02
上課老師:林晏瑜老師
上課流程:暖身→跑操場四圈→做操→找身體→情感影響→打地基
活動名稱:找身體
活動目的:試著讓自己成為一個全新的個體,拋開自己原有的想法和態度。
活動內容:
場內人員圍成一個圓圈。首先,模仿右手邊的人的肢體動作,接著是神情,然後是行動,完完全全跟那個人一樣。
整個圓圈開始有繞圈走動的動作發生,去模仿前面(原本在右手邊)的人行走的模樣。
開始運用想像力,當自己是個5、6歲的幼稚園小朋友,對於自己崇拜的對象的一舉一動,會怎麼樣去模仿、變得跟他一模一樣……?
接著長大,變成了國高中生,對於模仿、崇拜的對象更加狂熱,去誇大他所有的行動……
再來成長為一個青年,模仿的動作變得比較收斂,開始有自己的主見、想法,只專注在偶像地某一個特定動作上去學習。
最後變成了一個大人時,對自己先前崇拜的偶像感到不屑,盡可能做出和他完全不相同的動作模式。於是和自己前方的人會做出極端相反的動作移動著。
以上,幫助自己找到了一個全新的「身體」之後,從圓圈中散開自由遊走,用你認為自己找到的這個角色會用的方式去遊走。
然後想像從今天早上的7點鐘,做過了什麼事?而用現在找到的這個身體去做一遍這些事。中午又在做什麼呢?下午一點呢?三點半呢?……一直到晚上七點,現在正在進行的時間點。
老師的話:
之所以要從早上起床開始run一遍,是方便在場上表現出那個「身體」的行動,因為已經發生過了,所以不用去思考「要做什麼」。
參與者分享:
1) 其實在回想自己一天做過什麼事時,會有一點被原本的自己影響到,所以提醒大家要專心在自己找到的新的身體上。
2) 由於做出了一個新的身體,所以也會產生出一個新的態度,要好好運用那個態度去做出要表現的動作。
注意事項:無
活動限制人數:無
活動危險事項:無
活動名稱:情感影響
活動目的:體會夥伴給你的感覺,盡可能地被對方影響。
活動內容:
兩人一組,由一個人起頭,做出一種情緒。藉由眼神交流,傳給另一個人,另一個人接收到之後,去把它誇大、發展下去,再藉由眼神交流傳回去給對方,就這樣輪流交互堆疊,約進行幾分鐘。
換夥伴,進行同樣的活動。
老師的話:
這種情感的丟接和疊加,因為沒有框架或限制,所以容易產生不合理的劇情(尷尬的發展)。但既然都已經做出來了,就要想辦法讓發生過的事情合理化。盡量做到有真實感。
注意事項:順著感覺走,覺得情緒已經被表現到了極限就不要硬演下去。不是被動作牽著走,而是「感覺」。
活動限制人數:無
活動危險事項:無
活動名稱:打地基
活動目的:練習和夥伴合作,定義舞台。
活動內容:
3~5人上場Stand By,自己覺得準備好時就出場,首先由兩人出場,運用對話開始發展關係、定義出現在的空間地點,和角色之間的相互關係。旁邊Stand By的其他人,視現在場上的情況自己決定出場時機,幫助台上的人完成場景建立。
老師的話:
在台上要去感覺對方,才能合作,也要記得接受夥伴的點子。
注意事項:盡量丟出、接受想法,才能快速把空間定義清楚,讓對手和觀眾都看得明白。
活動限制人數:無
活動危險事項: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