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大傳一年級,我叫郭珮君,我是雲林人,有同學叫我吃君,顧名思義就是很愛吃東西(笑)
我小時候很愛鎖在房間裡演戲,一人分飾兩角,到了幼稚園更指使同學陪我演戲,並教導他們怎麼演,長大後卻變得悶騷,希望能找回那一部分愛演戲的自己,更希望能夠學習技術,燈光,甚至導演的工作.
大家好,我是大傳一年級,我叫郭珮君,我是雲林人,有同學叫我吃君,顧名思義就是很愛吃東西(笑)
我小時候很愛鎖在房間裡演戲,一人分飾兩角,到了幼稚園更指使同學陪我演戲,並教導他們怎麼演,長大後卻變得悶騷,希望能找回那一部分愛演戲的自己,更希望能夠學習技術,燈光,甚至導演的工作.
2013.09.13 同黨劇團讀劇節讀劇〈懷疑〉 馬來
這本劇本講述60年代末期的紐約,任職一所教會學校校長的老修女懷疑有不良前科的神父猥褻教會的學生。面對校長的嚴厲指控,神父挺身為自己辯護。
真相由觀者自我判斷。
2013.09.08 練習 看戲心得 馬來
每次看完戲後腦袋裡總會浮出很多的想法和體悟,但當要把心中想的化成為文字時,什麼也擠不出來,所有的想法都會躲起來。啾啾說這是一種練習。
音效執行四天,看了四天免費的戲,我很幸運。雖然它沒有像表演工作坊那類大型劇般緊湊的節奏丟接,也沒有如金式劇本般美麗動人的台詞,但很生活,聽得懂的台詞,看得懂的戲,這是我蠻喜歡<練習>的原因之一。我相當喜歡跟我們生活緊密連結的戲,<練習>應該是給我們年輕這代的戲吧“練習不過安穩的生活、練習做自己想要的樣子”只是淡淡的獨白,卻似乎在強力反擊現在台灣的社會;22K、工作、學歷、家庭,很多學校教育以工作能力為軸,考好試是為考好學校,考好學校是為進好公司>>>穩定的工作(至少我接受的教育是如此)。
每段的開頭會社會新聞的字在幕上播,然後場上便會發生各式各樣對話和練習,而他們的“練習”離我們不遠,是我們生活中都會遇到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要練習面對,就如現實中的人都有各自的課題。我覺得<練習>這齣戲較重視將"話"傳給觀眾這塊,而不是劇情,拼拼湊湊,卻看懂了,這是奇妙之處。
風水世家好看(見仁見智)是在劇情,有些舞台劇好看在節奏,有些是演員,有些是氛圍,有些是意念......原來不能都用同一標準去看待各個不同的戲,比如劇情一定要精彩就是好看的戲嗎?
<練習>算是我進大學以來看過的戲中蠻不一樣的戲。
第一次得知這齣戲是因為中小學時大屁推薦的,暑假閒來無事,便找了一天把這齣戲從頭到尾看了兩次。
我覺得這齣戲有趣的地方是意外性,令人欽佩的是演員可以同時表演那麼多不同的角色。他的意外性在於前面幾乎花了整齣戲的時間在推理到底兇手是嫌疑犯中的誰,但是嫌疑犯們卻都是同一個人。就連飯店的服務生以及他所接待的推理專家都是同一人,我認為這是表示人在面對一些問題時會加以猜測,但又不敢和別人說明自己的想法,於是只好在自己心裡與自己討論。還有一點令人想不到結局的因素就是演員的人數,既然有兩個演員,觀眾自然會忽略掉其實他們是同一人的這件事。
當中演員在角色中的轉換著實令我感到驚訝,可能還沒來得及笑完角色A,演員又已經變身成角色B了,而且當中的差異絕對的明顯,絲毫不含糊,我認為這代表演員對各個角色的研究都有到位,能夠立刻從自己的身體裡抓出角色。最後我覺得還有很厲害的就是演員的口條,當中有許多台詞吐出的速度簡直就像是機關槍,但是演員完全沒有卡詞或吃字,
我認為像是口條、進入角色這些課題都是可以透過練習來達到的,看了這齣戲之後真的會讓人覺得:「這種成果一定是練習了上千遍才有的吧!」因此讓人產生不能大意的心態,我想之後如果有機會排戲,我會時時記得這句話。